待删栏目Column to be deleted
《中国经济网》采访全国政协委员、佳都集团董事长刘伟:人工智能和慈善民生“跨界合作”意义深远
浏览数: 发布时间:2019/03/26

AI作为最前沿基础技术,已渗透生活。人工智能最显著的特征是“智”,也就是可以替代部分人力或智力劳动的技术。当我们为智能解放人类而欢呼时,不能忘记人工智能的终极意义在于“造福于人”。一切引导、推进、规范人工智能的规划、政策和治理,应该立足于社会福祉,把有利于改善民生,为民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。


“要加强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合,从保障和改善民生、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,推动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、学习、生活中的深度运用,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佳都集团董事长、佳都科技CEO刘伟表示。


刘伟认为,社会上总存在一部分需要给予特殊关怀和照顾的弱势群体,这些特殊群体的救助就成了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重中之重。若人工智能技术能进一步深入慈善民生领域,以科技力量对社会问题进行改善,新技术将更有变革性,对公益事业和具体的被救助者都意义深远。


“举个例子,通过AI,实现各种场景下语音与文字的相互转化,以帮助听障人士实现信息无障碍沟通;利用手机摄像头识别人、物,并且用语音反馈,帮助视力受损人群实现无障碍的生活;佳都科技打造的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帮助寻找失踪人口的平台,通过人脸识别,通过比对找回失散人员……”


刘伟认为,人工智能和慈善民生的“跨界合作”能够激发更多有益于社会的创新,带来更好的社会治理模式。因此,政府在引导民间资本主导人工智能项目快速发展的同时,应积极履行监管和调控职能,推动其以慈善民生需求为导向,并在助残养老、人口走失等社会关注的问题上发展、实现突破。为此,他提出了以下建议


(1)建议对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AI技术企业提供更多扶持。为了更好地鼓励AI企业积极参与慈善事业,政府可以落实支持政策、加强工作指导、做好慈善需求对接、完善扶持和激励措施。引导科技创新型积极开展技术捐赠和平台支持,将大数据、区块链、云技术等先进技术与慈善相结合。扶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AI技术企业,让科技聚焦于慈善,不仅可以助推慈善事业的发展,也将促进科技发展。


(2)建议搭建一个民政部牵头的AI技术平台,提供开放AI技术给各个慈善组织使用。传统的慈善组织,在慈善公益事业上往往采取传统的方式,并且不存在科技创新与自主研发技术的职能。因此,政府打造整体人工智能开放生态,让民间慈善组织更好、更快速地使用、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去进行慈善公益事业。政府AI开放从技术赋能、思维升级、渠道合作几个方面加速慈善组织成长与改变,助力AI技术从形成到应用于慈善的全过程。开放合作的战略,政府、慈善组织、科技企业之间将形成更高效的连接,更好地构建“AI+慈善”新生态,为慈善带去更好的改变。


(来源:中国经济网)